2018年课题

基于色彩分析阐释南宋绍兴装裱的应用价值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本课题从南宋《绍兴御府书画式》记载出发,研究南宋绍兴装裱在色彩上的搭配特点,探索采用合理的染色技艺染制符合南宋绍兴装裱特点的绫、绢,并应用于古代书画装裱,以期实现视觉色彩效果与古书画之间的相得益彰。

安徽博物院藏明清书画文物的装裱设计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本课题以院藏书画作品“新安画派”作品及其装裱风格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院藏“新安画派”作品的艺术风格,明清时期书画装裱形制发展、装裱风格特点的研究分析,得出“新安画派”作品的原始装裱风格特点。并使用笔者开发的传统书画装裱设计软件对其进行装裱设计,以供实际装裱参考。

书画文物保护修复的新思考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本课题在秉承发扬我国传统书画文物修复技术的基础上,在现代文物保护修复理念的指导下,将现代分析技术贯穿于整个文物病害调查和修复保护工作中,探讨更加有效的书画文物修复方法以保其原真性。

古陶瓷器污染物清洗方法调查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古陶瓷是出土文物中占有量较大的遗物,尽管它们的稳定性很好,但是外界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仍会对陶瓷器产生一定破坏,导致病害出现。去除有害污染物,是保护陶瓷器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安全地清除了这些有害污染物,才能更加有效地对陶瓷器文物进行后续的保护修复工作。本研究通过调查国内外古陶瓷污染物清洗技术的研究现状,整理常见古陶瓷污染物的清洗原则及方法,为古陶瓷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基于重量变化研究饱水木漆器保护干燥过程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课题旨在对乙二醛法保护饱水木漆器在干燥过程中呈现的不同规律进行挖掘和总结,进一步提高保护的成功率,缩短保护周期,并通过开展含水率、渗透效率等相关性研究,获取理论经验公式,并将上述研究结果应用于具体的实践中,有效控制干燥速率,更好地指导饱水木漆器的保护实践。

馆藏徽州古建筑木构件霉害的防治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徽州古建筑是徽州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本课题旨在打破以前被动治理霉害的状况,主动实验探索更加适合本馆的木质文物霉害防治办法。

油画颜料层龟裂的成因分析与修复方法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油画颜料层龟裂、起鼓甚至脱落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类型,针对不同的承载体和不同的绘画技法本课题进行了科学分析与分类,力求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找出造成颜料层龟裂的主要成因,并实施有针对性的修复与保护。

浅析牛胆汁在油画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近年来,关于牛胆汁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药用价值、成分分析及化学提纯等几个方面。关于牛胆汁清洗油画表面污渍的研究报道较少,关于这方面的相关文献也是少之又少。本课题以模拟的油画颜料层和基底层为样品,将牛胆汁涂刷在制作好的油画颜料层和基底层表面,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牛胆汁清洗前后油画颜料层和基底层的化学成分和物相变化情况,为今后开展油画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展览照明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好的照明设计不仅可以给展品带来被照亮的可视感,还可以富有更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战略推动下,光环境对博物馆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对改陈提升后的“安徽文明史”陈列及原有其他陈列的照明效果指数进行测量和计算,为展览照明提升提供数据支撑,将科学化用光、艺术性用光、绿色化用光相结合,在确保展示文物用光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展览效果,有效提高观众的参观质量,为我院在未来陈列照明技术与方法的选择方面提供借鉴与参考。

博物馆图画语言——展览绘本系列策划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博物馆展览绘本可以很好的延长展览的生命线,扩大展览的影响力。本课题分别以2018年安徽博物院原创精品展“幽香氤氲——香具·香品·香文化”和“天圆地方——孔方兄的故事”策展方案为基础,设计适合学生观众阅读的故事型展览绘本,开发博物馆图画语言,为文创产品开发和展览互动体验提供参考。

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美术作品深入研究——探讨民国时期以潘玉良为代表的女性艺术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潘玉良是20世纪中国最早具有女性意识的画家。为什么认为她是最早具有女性意识的画家?什么叫作女性意识?如何看待潘玉良画作中流露出的女性意识?本课题将从潘玉良画作中所显露的女性意识作为研究潘玉良美术作品的切入点,深入解读其作品背后的意蕴和内涵。

地域文化视阈下女性主题展览的策划设计——以《徽州有佳人——明清徽州女性生活展》为例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筹建女性主题展览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博物馆发展的大势所趋。本课题以学术研究为依托,通过对地域文化视阈下明清徽州女性文化和本馆相关文物的研究,以展览策划的方式将研究成果呈现在观众面前,一是立足馆藏,传播优秀的徽文化精神,二是丰富地区历史中单调的女性形象,将明清徽州女性放置于徽文化背景之中,重构女性文化身份和地位,为女性故事的讲述提供公共文化平台。

黄宾虹山水的生态美学意蕴研究——以安徽博物院藏黄宾虹“黑白过渡期”山水为例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艺术大师。1923年至1937年是黄宾虹山水创作的重要阶段,也就是黄宾虹绘画分期的中期阶段。生态美学是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以生态美学的视角阐释黄宾虹的山水绘画思想,窥探黄宾虹山水画中的自然原生之美、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之美等,进而可拓展中国古代绘画研究的思路,启示人们关注生态问题,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大江币的纸质与版模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课题以研究大江币的纸质以及版模为主题,着重点在于大江币的生产过程。同时对大江币产生的历史环境、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做进一步的关联研究,进一步拓展大江币的纸质和版模研究的素材。

安徽博物院馆藏梅清黄山题材山水画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梅清大半生为黄山作画,但现存作品并不多,我馆藏以黄山为题材的梅清山水画显得弥足珍贵。本课题既是对于梅清绘画艺术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也是对明清山水画特别是以黄山为题材的山水画的完善,有利于丰富我馆书画藏品研究。

汪采白书画艺术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汪采白,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是继渐江、梅清、石涛之后擅长画黄山的又一代表人物,汪采白丰富而特殊的技艺造诣值得深入研究。本课题通过摸清馆藏汪采白先生作品及相关资料家底,深入研究文物内容、挖堀其深层价值,并进行系统宣传,以弥补画史的空缺,以俾美术界人士学习借鉴。同时可作为丰富安徽地域文艺传承“新安画派”专题的研究成果。

安徽博物院馆藏明清集锦墨的整理与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徽学是我国地域文化的三大显学之一。安徽博物院馆藏徽墨数量众多,其中集锦墨占了较大比例。本课题将从徽墨所产生的时代、自然环境、形制、工艺、兴衰等多维角度对其进行探究,以展示馆藏集锦墨的地域特色、工艺水准和文化内涵。

国保单位——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初探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安徽省博物馆陈展大楼是建国初期建设的全国地志性博物馆中仅有的、迄今仍保留原有风貌及功能的博物馆建筑。经历几次修缮之后,在现今博物馆发展态势下,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要发挥更多更新更大的作用,必须实现“互联网+”功能。凝聚了人文情怀、时代特色的国保单位借用互联网、数字化实现新功能、展示新风貌,是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新时代互联网+带给博物馆的机遇和挑战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互联网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时代路联网+概念的提出使这一趋势发展到新的高度, “万物互联”已成为新的发展愿景。博物馆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利用互联网发出声音、展示形象、赢得人们的认同和尊重、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进而引导社会潮流?同时,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博物馆会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解决和应对这些问题?以上这些都是博物馆人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本课题的价值所在。

新媒介传播环境下地方博物馆形象构建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本课题以新媒介传播环境为特定研究范围,充分运用博物馆学、传播学、形象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根据本院新媒介利用情况,分析地方博物馆形象构建方式及传播规律。

 

继承与传播——大数据时代中博物馆信息宣传的相关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东风”,将博物馆的文明与精神送入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创新手段,使人们对博物馆的印象由“陈旧的历史遗迹”向“辉煌的人类文明”转变,从而进一步增强人民的幸福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在博物馆的应用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深度学习在近十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它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图像与视频分析、多媒体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有的深度学习模型属于神经网络,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便在于将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与博物馆业务结合,并将其应用到藏品数字资源的图像识别,图像检索、图像分类中。

院藏古籍题跋整理与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本馆所藏图书有手书题跋的古籍数量较多,且多长文,内容甚丰。对题跋中内容的整理和收集,一方面可以体现老先生们在收集古籍时的所思所感,另一方面可观察古籍的流传情况。本课题将以阅读者、藏书家手书题跋、所钤之印等材料为基础,文脉传承、名人掌故、古籍源流等将是重点分析的内容。

安徽博物院馆藏许承尧旧藏书画碑帖的整理与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许承尧是徽州著名文物收藏鉴赏家,其藏品在规模、质量、特色上都享有盛誉,书画碑帖是其中大项,包含许多明清名派名家的作品,以及敦煌写经和碑帖拓本。目前对于馆藏许氏书画碑帖藏品研究多为零散的个案研究,缺乏系统性。本课题着重于基础性工作,对安徽博物院馆藏书画碑帖藏品进行逐件梳理,整理出安徽博物院现存的许承尧旧藏文物目录,及有许承尧题跋但并非许氏旧藏的文物目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藏品分类整理研究,弥补以往论述之不足。

安徽博物院馆藏新中国成立前邮票整理研究(1878—1949)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我院馆藏新中国成立前的各类邮票有750余枚,大致分为清代邮票、中华民国邮票、解放区邮票、伪政权邮政邮票。由于历史原因,我院馆藏的这些邮票大多为民国邮票、伪满邮票等类似范畴的命名,并没有按照发行方、加盖等进行规范的命名。因此系统的梳理和分类、保管保护,展陈宣教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一窥安徽地区革命邮政事业的发展,为安徽地区革命、抗日、创建解放区的历史提供不同视角的历史史料。

注子温碗起源、得名、用途等问题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注子温碗是中国古代一种配套使用的温酒用器,在唐代注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最早出现于五代十国时期,流行于北宋时期。出土实物中,瓷质的注子温碗最为多见,而据文献记载,当时还有金、银、玉等质地的注子温碗,是五代、辽宋时期高规格的酒具,而且常被作为贡奉、赏赐之用。本课题对注子温碗的起源、得名、用途等问题进行了考证,本课题论文《注子注碗源流考》已发表在《文博学刊》2018年第3期。

“天圆地方——孔方兄的故事”策展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天圆地方——孔方兄的故事”策展研究》是以学生群体为目标观众,从经济等相关角度策划的反映中华文明进程的展览。展览以“孔方兄”——方孔圆钱为主人公,按照钱币的不同材,质分五部分介绍他的 “祖先——原始货币”“家庭成员——青铜铸币”“贵族亲戚——金银货币”“代言人——纸币”和“华美霓裳——花钱”。每一单元选取代表性的钱币,并重点介绍其形制、衡制等背景知识。

民生视角下的安徽改革开放四十年展览策划与实践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本课题旨在策划出《“我”与安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展览。展览纵向上以时间为线索分为三个单元:“希望的田野”“春天的故事”“美好新时代”,分别立足于“新变革”“新发展”“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变迁特征;横向上每个单元分别复原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未来的“家”场景,秉持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的策展理念,以百姓视角讲述的故事,为观众提供穿越时光、回到过去、立足当下又可向往未来的观展体验。

“砚林双葩”策展研究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以“砚林双葩”为契机,结合砚台相关著述,对我院所藏砚台进行梳理及深化研究。在此基础上,盘活我院院藏资源,最终形成展览。研究不仅为展览提供学术支持,而且学术研究成果还可以延长展览的生命线,扩大展览的影响力。希望通过研究和展览唤起民众对保护砚石资源,继承制砚技艺的热情,将博大精深的中华砚文化发扬光大。

 

传承——安徽博物院传统文物修复技术纪实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安徽博物院在传统文物修复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青铜器修复、古书画装裱、古陶瓷修复等保护技术领域。文物修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可持续的发展,而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又不能短期内速成。为了让这些修复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使用视频形式记录修复技艺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国家文化旅游政策背景下安徽博物院研学发展之路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安徽省是全国首批研学旅行试点省份。研学,即以“研究+学习,让文化活起来”的姿态充分重视人文游学的途径。博物馆是一座大学校,博物馆教育是教科书教育的解读与延伸。本课题结合我院文化资源,开发、推出相关的主题文化的研学课程和安徽文化主题的研学路线,用“参观+课程+体验”的方式,使来到安徽博物院研学的人“停下来、学进去”。

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长丰县马郢社区为例

 

安徽博物院院级课题。本课题立足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选择长丰县杨庙镇马郢社区,通过对个案的剖析,跟踪社会教育职能在该社区发展进程中实施情况与发挥的作用,进而分析其在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方面的独特作用。

 

皖南地区唐宋时期瓷器窑场考察与研究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课题主要以安徽省皖南地区发现的唐宋时期古窑址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相关古窑址遗存、窑址堆积的窑具和瓷片,以及各地博物馆馆藏皖南窑场生产的瓷器。在对各窑址研究的基础上,还将重点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皖南青瓷与浙江青瓷、长沙窑点彩瓷器之间的关系;2.从青瓷到青白瓷的转变,是否为皖南繁昌窑最先进行的尝试;3.历史上的宣州窑应该如何界定与认识。

《抗战时期刘少奇对“发展华中”战略实施方向的选择》《讲述“我”与安徽改革开放的故事——安徽博物院从民生角度策划改革开放主题展》《改革进程中,博物馆的价值坚守与回归》

安徽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三项课题”研究。


                                                                                                                                               编辑:夏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