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践模式研究——以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联盟为例 |
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立项课题。本课题主要研究博物馆联盟的运行机制、制度保障、政府与联盟的关系、博物馆联盟对于我国博物馆事业的意义和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以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的作用等。 |
徽派版画的保护研究与展示 |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立项课题。本课题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徽派版画资源的现状,利用博物馆研究和传播的平台,提出徽派版画保护和传承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可实施的对策。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发展现状调研 |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普及规划项目立项课题。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调查髹漆技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发展建议,启发公众的认知和反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保护的个案研究,为其他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提供借鉴。 |
馆藏天长汉墓出土饱水木漆器的脱水保护研究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本课题即在此保护方法的基础上上,针对乙二醛法在木漆器浸渍程度、干燥终点等关键环节出现难判定、难操作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旨在建立具有可操作性、可重复性的评价方法,更好地指导木漆器保护。 |
古代萧窑瓷片的测试分析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此次课题成果主要是针对2012年底在窑址采集到油滴釉瓷片运用科技手段分析研究。萧窑窑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观点:由成分分析来看,安徽萧窑油滴釉的RO分子数0.83,属于钙釉;萧窑油滴釉釉层中存在传统γ- Fe2O3→ε-Fe2O3→α-Fe2O3的相变形式;萧窑油滴釉特殊的表面形貌是由于窑内高温和特定的氧化环境决定的。 |
徽派版画的保护研究与展示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本课题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徽派版画资源的现状,利用博物馆研究和传播的平台,提出徽派版画保护和传承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可实施的对策。 |
文物囊匣设计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通过分析当代文物囊匣设计和应用的现状、特点和新趋势,从科技、环保等方面着手,指出当代新型囊匣暨无酸纸囊匣的相关优良特性。通过结合我院实际工作,以安徽博物院现有文物囊匣制作条件为基础,并结合相关学术文献,通过实践的方式将无酸纸囊匣设计制作的过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记载。 |
近代安徽主题陈列文本设计与思考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课题成果主要内容是加强近现代文物的保护利用,推进策划近现代主题展览。文章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革命文物与近现代文物的概念,二是近现代文物的保护利用,三是近现代主题展览策划。 |
安徽博物院“冯仁镜宅”展览环境评估与研究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本课题对冯仁镜宅的展览环境进行评估,是针对这种在全国为数不多的“不可移动文物馆藏展示”的延伸研究,科学评价历史建筑保存现状,采用相关检测设施和仪器分析手段,检测了其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微风风速,光照及紫外辐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并对展厅空气和木雕分别采样,进行霉菌分离纯化、培养与鉴定。 |
寿州窑专题展内容设计方案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本课题将以文物展览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寿州窑窑址、器物、工艺、流通渠道等方面进行展示,重现其发展的历史过程。 |
安徽馆藏繁昌窑青白瓷与景德镇窑青白瓷比较研究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课题首先回顾不同时期古陶瓷界到于繁昌窑的认识;论文第二部分分析了皖南诸窑场的兴起与南唐繁昌窑的关系;第三部分着重讨论几件南唐国时期的繁昌窑青白瓷,从墓葬出土的繁昌窑瓷器入手,论证几件原定为北宋的繁昌窑青白瓷时代上更可能为五代南唐国时期。 |
安徽博物院实体博物馆的数字化展览探索与实践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本课题在对数字化展示方式进行方法探索地基础上,立足我院馆藏精品文物,采用虚实结合的形式,策划一个微型数字化展览。希冀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创造出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展示独特的展览,达到对馆藏文物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展示和解读的目标。 |
《幽香氤氲——香具·香品·香文化》策展研究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幽香氤氲——香具·香品·香文化》策展研究是以展览内容设计为主,兼顾形式设计、社会教育、宣传推广、文创研发为主的整体策划案的研究。展览精心选取选取国有、非国有博物馆的141件精品香具、香品,试图打造一个沉浸式、情景性的浓郁氛围,使观众在观看、闻嗅、参与互动项目的过程中,将身心投入到展览中,产生情感上共鸣和升华。 |
叙事学视野下的博物馆微博传播研究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本课题运用叙事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新浪微博平台博物馆官方账号实际,立足叙事“故事”、“话语”、“叙述”三个角度,从叙事内容、叙事效果、叙事策略三个层面阐述了博物馆微博新闻叙事策略和传播规律。 |
孙多慈艺术研究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本论文的写作基点是2014年“艺游心曲—孙多慈艺术展”,由本展引发对孙多慈作品的思考和研究。以解读《艺游心曲—孙多慈艺术展》中画作为例,并与其师徐悲鸿、潘玉良的作品横向比较,文章以孙作品的时间为序,并以作品中的情感为线,提炼出文章的主题,那就是意蕴深幽,含义隽永。 |
博物馆档案工作研究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通过梳理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得出结论:合理的博物馆档案体系应该是以陈列展览为中心的、能够真实全面反映博物馆工作和发展的档案管理体系。 |
安徽博物院藏先秦钱币整理研究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安徽是战国中晚期楚国版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馆藏先秦钱币的分类整理,试对楚国境内的经济活动,以及对外贸易的情况进行梳理。 |
铁画发展史管窥――从铁字联“晴窗流竹露,夜雨长兰芽”谈起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本课题从安徽博物院藏“汤鹏”铁字联的诗文内容入手,推断其真正作者,还为重新判定汤鹏的年代提供了一个实物例证和研究视角。 |
皖籍藏书家研究——以馆藏古籍为基础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本课题通过许承尧、王立中二先生在古籍中的题跋,以及王立中写给许承尧的信件,考察二人在古籍方面的交往。 |
安徽博物院馆藏清早期款彩“汉宫春晓”漆屏风与徽州漆艺研究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本课题从“款彩”形成的历史及与徽州漆工艺的发展来解读这组屏风的漆艺风格,并比较欧美所藏中国漆屏风以及它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关系。 |
以“宣讲团”为平台,探索博物馆志愿服务社会化拓展的途径和方法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本课题以安徽博物院为例,将我馆建设志愿者宣讲团,对开展志愿者走出去活动进行分析,力求探索出一条拓展博物馆志愿者服务社会化的新途径。 |
元末“千字文编号法”应用考 ——以韩宋政权官印为中心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本课题以韩宋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龙凤”款官印为突破口,对存世韩宋官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同时尝试对韩宋官印的编号方法加以研究。 |
安徽博物院消防安全研究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本课题以安徽博物院消防安全工作为实例,通过日常工作和安徽博物院消防安全状况的实际,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博物馆消防安全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博物馆消防安全工作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
黄宾虹先生手泽瑰存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对我院所藏黄宾虹先生书信、手札、书画题跋上的文字、印章进行详细地识读、抄录、翻译、研究后,发现这些遗泽内容丰富,涵盖了作者早中晚期各个阶段,全面反映出了黄宾虹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发展脉络。 |
在具象中写意——潘玉良良绘画中的融合艺术研究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以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美术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图式语言的角度解读她的人物画作品。潘玉良一生都在探索和实践“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理念,她把中国传统画的写意精神与西方艺术的具象形式相结合,最终形成具有潘式特色的中西融合艺术语言。 |
古陶瓷器表面污染物清除技术研究—以金属污染物为例 |
安徽博物院立项课题。本研究以清洗古陶瓷冲口、冰裂纹内铁锈,并保留其它部位历史信息(包浆等)为目标,将草酸、柠檬酸与吸附材料相结合,制成只清洗污染部位的清洗材料。 |
编辑: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