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一府六县,境内山清水秀,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孕育了内涵丰富、极具特色的徽文化。根植于徽文化的徽州古建筑是我国民间建筑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徽州古建筑的营造秉持“天人合一”的理念,遵循天地造化,顺应自然生态,其总体布局依山就势,空间规划结构严谨,建筑构件雕镂精湛,尤以民居、祠堂、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徽州古建筑以其粉墙黛瓦、高脊飞檐、层楼叠院、曲径回廊、亭台水榭等景观,构建起古徽州别样的“画里乡村”,描绘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优美画卷,使得人们驻足徽州古建筑之中,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徽州历史沿革
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古称新安、歙州。北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为徽州,此为徽州得名之始。古徽州一府六县,即徽州府,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今歙县徽城镇。至1912年撤府留县,徽州建制延续了近800年。建国后,先后设立徽州专区、徽州地区,1987年撤销徽州地区,成立黄山市,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四县。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3.新安大好山水
徽州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群峰参天,岭谷交错。北部有黄山耸立,东部有白际山与天目山南北相接,成为皖、浙两省天然分界线,五龙山矗立于休宁与婺源之间。阊江、乐安江水系向西南汇入鄱阳湖;黄湓河、秋浦河、青弋江、水阳江水系向北注入长江。新安江是徽州境内最大的水系,汇纳了率水、横江、练江等支流,在屯溪浦口汇合后,曲折流向东南,进入浙江淳安千岛湖,再流到富春江、钱塘江,最后汇入东海,这也是当年徽商乘船辛苦跋涉的路线之一。
4.徽州文化溯源
徽州地区群山环抱,环境相对封闭,历代少有战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山越人在此伐山为业、刀耕火种。秦汉以后,中原世家大族为避战乱多次南迁,定居徽州,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与当地山越文化交流融合,历经秦汉至隋唐五代,逐渐孕育出内涵丰富、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兴起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徽州人聚族而居、崇尚儒学、重视教育,同时又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山多田少的现状迫使他们外出谋生,造就了明清徽商的崛起。徽商贾而好儒,回报桑梓,更促进了徽州文化的繁荣。明清时期徽州文化异彩纷呈,涵盖了徽州教育、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州版画、徽派篆刻、徽派建筑、新安医学,以及自然科学、数学、徽剧、徽菜等诸多领域。徽州文化植根于本土,却不局限于徽州,经徽州人不断发展并向外传播,显示出高度开放性和强烈凝聚力。
编辑: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