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主旨发言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繁荣进步的标志。二是中国博物馆正处在蓬勃发展的良好时期。截至2015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经达到469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82家,非国有博物馆1110家,其中有4013家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一批知名博物馆在基础设施、研究展示、管理运行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快速进步,跻身国际博物馆的先进行列。三是加强人文合作交流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识。如今的丝绸之路超越了古代交通线的性质,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他表示,中国愿意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最后,刘玉珠局长对中国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他希望在未来五年,中国博物馆进一步优化结构、丰富藏品资源,力争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从目前的29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发展到25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年服务观众达到8亿人次。
论坛的下半场由来自埃及的国际博协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奥萨马•阿布代尔•麦基特和国际博协孟加拉国家委员会主席的贾汉吉尔•侯赛因主持,来自4个不同国家的5位博物馆专家做了精彩的专题发言。
国际博协副主席阿尔贝托•格兰迪尼作了题为《全球化新挑战—多样化与跨文化跨国家合作交流》的专题发言,他从博物馆道德规范、国际博协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事例,阐述博物馆如何面对国际文化的多元化。博物馆应勇于面对全球化挑战,积极承担社会职责。
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国际博协韩国国家委员会主席裴基同作了题为《丝绸之路上的丝绸之路博物馆》的专题发言。他指出,了解丝绸之路是让沿线博物馆之间加强联系与交流的第一步。不同程度的连通性将会加强人类对文化的了解,也可以活跃和促进文化的发展,使得不同文化被理解。通过对过去丝绸之路的探讨,中国提出的现代丝绸之路是为了能让人类更好的理解不同文化以发展未来。通过博物馆来实现的跨文化交流,将会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他阐述了为什么要进行网络化的建设,指出当前的博物馆处于历史的新起点,“开放的视角”与“移动的精神”成为关键词。
中国博协“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委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作了题为《交流与对话:“丝绸之路”主题系列展览的探索与实践》的专题发言。他从举办“寻路中国--丝绸之路”主题系列文物展说起,探讨了“丝绸之路”系列主题文物展的举办对开启博物馆间相互合作新模式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与互通,以及考古新成果和科技保护的新手段在展览中的利用。
编辑: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