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沈绍安出生在福州双抛桥附近一户破落的官宦门第。他自幼聪明伶俐,爱动脑筋,喜习油漆工艺。成年后,与妻子李氏道在杨桥巷河沿街10号的祖屋开设店铺,以油漆加工为业,主要制售漆筷、漆碗、神主木牌之类的小商品,闲时也购置一些仙佛人物木雕原坯,涂漆上色后出售。因沈绍安的小舅子李仿宜喜欢画画,擅长着墨上色,沈家店铺因此还兼营纸面具、麻布面具等杂货。
由于油漆行业竞争激烈,沈绍安在店中生意清淡时,常到官家深宅或宫观寺庙揽油漆活。一次偶然的机会,沈绍安前往修复牌匾,发现牌匾表面虽已斑驳不堪,可里层由麻布裱褙的底胎仍坚韧挺固。心灵手巧的沈绍安由此受到启发,在李仿宜的协助下,开始钻研“夹纻”技艺。“夹纻”技艺早在我国南北朝时已有应用,但后来这种工艺长期失传。
沈绍安通过虚心走访求教老油漆工,苦心钻研,多次试验,终于想出了用黏土捏塑各种器物模型,坯胎上漆,再裱夏布(苎麻布)或绸布,阴干后反复裱、漆,直至达到一定厚度,待漆干固后在底部打个小孔,置入水中。胎泥遇水溶化流出,逐渐脱去内胎,余下的漆布坯壳依旧完好无损,形如泥模,再上灰地,打磨、漆研磨和施以各种装饰纹料,便成了轻巧牢固、古朴大方、独具艺术魅力的工艺品了,他取名为“脱胎漆器”。沈绍安恢复创制脱胎技法,实现了从木胎(抑或皮胎、瓷胎、金属胎)到布胎的飞跃,开始从众多的普通手艺人中脱颖而出。人们用“巧夺天工岂等闲,脱胎非易漆更难,闽中三宝名居首,驰誉环球沈绍安”来赞扬沈绍安的脱胎漆器。
文化传承
自沈绍安恢复创制脱胎漆器以来,沈氏漆艺历经七代家族传承,漆业昌盛,巧匠如林,逐渐形成家族产业。
沈绍安第二代沈初朱,模仿西方实用器具造型,生产各式茶具、咖啡具、酒具、烟具、文具、花瓶和日用餐具等产品,迎合市场的需求,同时在工艺上改一次埦灰为二次埦灰,使脱胎漆器品质更加坚固;第三代沈作霖应用纯金箔炼古铜和黑、朱地筛金方法,进一步丰富漆器装饰,使之更加美观;第四代以长房长孙沈允中为首的允字辈兄弟,传承先祖衣钵,合力创新工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五代以沈正镐、沈正恂等为代表性人物的正字辈兄弟,分别经营沈绍安“正记”“恂记”“兰记”“恺记”“愉记”等店号,使沈绍安漆器步入黄金时代;第六代、第七代传人各有所长,有利推动了新中国漆艺行业的发展。
借助国内外各种展会平台,沈绍安脱胎漆器走出福州,走向世界,名震寰宇。以沈绍安漆艺为代表的福州漆器通过展会之旅,有力地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一方面,福州漆器成为大宗出口商品,漆器行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参加世博会交流经验,注重创新,培养人才和营销推广,促进了脱胎漆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参展、馈赠、收藏等渠道,沈绍安脱胎漆器赢得“珍贵的黑宝石”“东方难得的珍品”“髤饰之光”的美誉。
晚清至民国时期,福州脱胎漆器行业几起几落,最终日趋衰弱。新中国成立后,福州脱胎漆器逐步发展形成产业规模,在曲折中不断踯躅前行,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在政府的帮助下,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先后成立,并作为福州工艺美术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福建省轻工业发展中一直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经过抵御三年自然灾害的冲击,1963年福州漆器行业产值接近200万元,出口交货总值超过1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2000多人。至此,福州脱胎漆器行业渐入佳境。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福州脱胎漆艺迎来了空前发展的时期,新技法、新产品、新艺人不断出现。
1966-1976年的十年间,脱胎漆器行业发展进入低迷期。改革开放以后,福州脱胎漆器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有企业复苏,涌现出不少个体漆器生产户和经营户,漆器生产规模扩大,出口创汇势头良好。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生产经营机制僵化和行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龙头企业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第二脱胎漆器厂先后倒闭,漆艺行业陷入“小、弱、散”的发展困境,极具地方特色的大漆传统制作技艺面临断代失传的危机。
匠心之作
脱胎漆器的制作过程(以脱胎花瓶为例):
第一步:石膏模:首先泥塑一个1:1的泥土瓶子。在泥塑的基础上翻出瓶子的石膏模具;
第二步:裱布:在石膏瓶模上,用生漆作粘剂裱褙上麻布;
第三步:上粗灰:用生漆加粗瓦灰调成漆粗灰,将粗灰埦在麻布上;
第四步:脱胎模:在成型的瓶子上去掉石膏模胎,就是俗语所讲的脱胎换骨,剩下粗灰瓶子;
第五步:磨粗灰:用砂轮石磨掉粗灰瓶子上的粗粒;
第六步:上中灰:生漆加中瓦灰,调和成漆中灰,将中灰埦在经过干磨后的粗灰上;
第七步:磨中灰:中灰干透后,用苏砖水磨中灰,以消除表面的凹凸不平;
第八步:上细灰:生漆加细瓦灰,调和成漆细灰,将细灰埦在经水磨后的中灰上;
第九步:上糙漆:细灰干透后,再次水磨使瓶身圆滑流畅。再经过水磨细灰上第一道退光漆(糙漆);
第十步:摩擦退:用红祺石水磨糙漆,在糙漆上再上第二道退光漆,干透后分别可以用水砂纸、头发、山榉碳等工具,进行摩擦退工序操作;
第十一步:退青:揩上一层非常薄的提庄漆,干透后用人的手掌粘上少量生油与幼灰来回擦退,于是瓶子光亮如镜,以上“地底”过程全部完成;
第十二步:画花:用鼠笔、毛笔等工具,色漆,金银箔等为原材料,人工在脱瓶上彩绘出各种花卉、山水、人物图案,此为“漆画”装饰。。
未来可期
关键词:传承+推广
近年来,福建省和福州市高度重视漆艺发展和振兴工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推动福州脱胎漆器产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出生于福建,走遍世界、心系家乡,热爱福州漆艺的爱国华侨林正佳先生,怀揣着复兴福州漆艺的梦想,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讲好家乡的“漆艺故事”,于是远赴世界各地收藏沈绍安家族漆器作品,并成立公司、艺术馆、研究院、博物馆等保护和传承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以多种方式推进中国漆艺文化的传承和推广。